服务热线:010-64150422 欢迎访问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官方网站!
 
手法与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
分支机构

手法与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02-04

手法与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是在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的领导下的二级机构,由原中国铁路总医院骨伤科主任李宗民教授组建。2011年6月11日在李宗民教授的召集下,由李宗民、刘勇泼、柳登顺、徐际先、刘洪旺、张木华、李汉庭组成筹备小组,经过近2年的筹备,于2013年5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手法与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政部,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的大力支持,领导们到场参会祝贺;得到了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信息报的特别关注,并派代表到会祝贺。中医手法界老前辈段胜如、王传贵、宋一同、庞承泽、林超雄、刘玉海、田纪钧,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骨科主任谢利民,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医骨科主任李建民,北京中医院骨科主任雷仲民,北京世纪坛医院骨科主任葛凤麟等中医手法名家和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会员代表出席了大会。
一、性质:由国内外从事手法治疗专业,以及热爱中医手法和健康事业的医务工作者自愿组成,为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二、宗旨:团结手法医学各流派、广大中医手法和健康事业的工作者,积极发掘、整理、研究和传承中国中医手法与健康的经验、技术和理论,加强中西医结合,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手法医学,促进中医手法和健康科学技术的学术交流和普及与推广,开展中医手法医学和健康科技咨询,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服务。

三、业务:
(一).收集、整理、发掘中医手法与健康医学的经验技术,开展中医手法与健康医学的学术交流,加强同国内外中医药学术团体和民间医生的联系和交往。
(二). 开展国内外手法医学的学术研讨及经验交流活动,普及推广先进经验,提倡科研精神,不断提高水平。加强与国际学术团体和港、澳、台的友好往来和中医手法医学界的合作。
(三). 推广中医手法与健康医学的科技成果;开展中医手法与健康咨询服务。
(四). 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中医手法与健康医学工作者的技术水平。
(五). 编辑、出版中医手法与健康医学学术刊物、专著及科普读物。
(六). 承办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的中医手法与健康医学的活动和相关任务。
四、组织机构:
(一). 设立专家顾问组
负责学会的技术指导、医疗咨询、论文评定、课题研究等工作。
(二).设立骨伤科专业组
发挥中医骨伤治疗的优势,通过手法为病人解除患者伤痛,以及挖掘民间的、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法。
(三).设立中医脏腑推拿组
负责推广中医手法在防治内、外、妇、儿疾病中的经验和技术。
(四).设立中医药文化交流组
发挥各界人士对中医药的传播优势,通过体验、见证、扩大中医手法在人民健康养生中的作用。
(五).设立中医药、手法秘技、秘方挖掘整理组
深入到民间发掘人才,充实学会工作,吸收民间有效的治疗经验加以整理推广。整理、编辑、出版、介绍名老中医手法的老专家、技师、传承人的生平、贡献、技术和著作,弘扬、宣传有影响、有突出贡献、有独到技术和疗效的,中医手法界的知名人物。
(六).设立职业培训中心
定期举办名老中医、手法传承培训班和大奖赛,培养愿意从事中医手法和中医养生的人士,使每个学员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做好中医手法的人才储备。
(七).设立中医医药文化科普组
负责中医手法期刊的编辑出版,传播传统中医文化和健康养生知识,推广普及手法保健及治病、防病的方法。
(八).设立运动康复组
负责推广行之有效的,百姓喜闻乐见的养生康复方法,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同时,结合现代运动医学理论,学习、推广先进的中西医结合理论,和好的临床治疗方法。
(九).设立“中医手法送健康,奉献大爱万里行”专项活动组
负责组织学会专家、技师、志愿者为老、少、边、穷地区免费送医、送药及中医手法技术培训,发挥中医手法治疗的优势,积极参与抢险救灾。
(十).设立医疗保健器械产品组
负责研究开发保健治疗用品和中医临床适宜技术,对确有效果的,经过国家相关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评审合格后,向市场推广。

负责人:李宗民
秘书长:刘勇泼
副秘书长:张木华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39号青清商厦写字楼五层520室
邮编:100195
电话:010-88465639
办公室联系人:赵祥麟  13701008736
邮箱:melazhao@163.com